版权所有 河北Z6·尊龙凯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17 SailHero Inc . 冀ICP备14021856号-5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石家庄
新闻中心
编者按
近日,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。论坛期间,河北Z6·尊龙凯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Z6·尊龙凯时环保”)总裁陈荣强就碳监测及服务市场等相关话题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(以下简称“NBD”)记者的专访,下面文字为详细报道。
总裁说
◎“十四五”期间,如何抓住“双碳”目标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,推动环保产业整体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,是环保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◎对政府职能部门而言,通过温室气体监测网可掌握不同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进行碳排放计量与管理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碳达峰规划路径。
◎对企业而言,通过温室气体监测数据可了解碳资产整体情况,及时进行碳交易、能源转型、绿色发展、废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,提高管理效率和治理效益。
上周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,我国碳市场由此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。
谈碳排放权交易不能不谈碳监测评估体系,只有做好碳排放源的监测,才更有利于碳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。那么目前我国的碳监测技术是否成熟?在碳达峰碳中和“双碳”背景下,建设碳监测评估体系为何必要?
陈荣强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如何抓住“双碳”目标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,推动环保产业整体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,是环保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恰逢其时
NBD:您如何看待“双碳”背景下,建设碳监测评估体系的必要性?
陈荣强:“十三五”期间,Z6·尊龙凯时环保实现了从环境监测到精细化管控、大数据分析、智慧治理的转型。跨入“十四五”,“双碳”为生态环境产业带来的是一个全新赛道,特别对碳监测评估体系更是如此。
目前国际上有两种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:核算法和测量法。核算法的实时性、准确性等需进一步提升,温室气体连续排放监测系统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进行监测,在数据结果的实时性、及时性和准确性上,与核算方法结合起来,可大幅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。
对政府职能部门而言,通过温室气体监测网可掌握不同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进行碳排放计量与管理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碳达峰规划路径;对企业而言,通过温室气体监测数据可了解碳资产整体情况,及时进行碳交易、能源转型、绿色发展、废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,提高管理效率和治理效益。
有了监测数据做支撑,相关评估、预警、管理系统可以更趋完善。因此,为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能力,实现温室气体的可测量、可报告、可核查,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恰逢其时。
NBD:生态环境部此前明确: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,您认为这会对环境监测类企业带来哪些机遇?
陈荣强:在核算法和测量法这两种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当中,核算法是通过活动数据、排放因子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,由于受不同原料、不同工艺的影响,核算的周期通常为一年,结果的实时性需进一步加强,核算法的准确度也需进一步提升。
而CEMS(连续排放监测系统)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进行监测,受原料及工艺局限性较小,在数据结果的实时性、及时性和准确性上,与核算方法结合起来,可大幅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。
在碳监测评估体系上,生态环境部已经非常积极地进行相关部署,目前已着手在电力、钢铁等八大行业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工作,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在线监测有可能覆盖上万家重点企业,确实对环境监测企业是一个重大的机遇,包括排放源监测、城市环境监测、背景监测等,都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。
碳监测对应的质控、计量体系尚待完善
NBD:目前二氧化碳监测技术是否成熟?采取的监测方式是什么?与普通污染物监测相比,面临的难点在哪?
陈荣强:目前二氧化碳监测方法已经比较成熟。
环境气体监测方面,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标准,包括光腔衰荡法、气象色谱法、离轴积分腔法等,目前在国内也已经有了很多应用。
排放源方面,生态环境部出台过用于手工监测的红外吸收法,相关设备也适用于在线监测。红外吸收法是在环境领域应用比较久的方法,这种方法也比较成熟。
与常规大气污染物相比,二氧化碳目前还不算是污染物,它本身在空气中就有一定的浓度,且在稳定的环境中变化较小,因此对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测量,绝对数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,监测数据应该能够体现出很微小的变化趋势,因此对监测设备稳定性和准确性的要求都要高很多。
对于排放源的二氧化碳监测,其结果主要用于排放总量的计算,因此监测数据本身没有超标或不超标一说,但是对监测结果及流量准确性有更高的要求。除监测设备本身外,还需要采样、流量测量等,对于整套系统,对应的质控、计量体系还不太完善,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,来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相关工作。
“十四五”碳监测市场会达到前所未有高度
NBD:您认为,“双碳”目标对环保产业带来哪些影响?
陈荣强:“双碳”目标的推动对整个生态环境产业来讲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除了前面提到的碳监测评估体系带来的机遇外,与温室气体监测相关的业务,比如“双碳”之下的森林碳汇监测反演及核算、碳配额交易、碳金融等工作,这些都是“双碳”下衍生出来的新的市场机会。
我们也已经做好了相关监测业务布局,构建了工业源排放监测、无组织碳排放监测、城市温室气体监测、区域及背景监测、碳汇监测等在内的“五级碳监测网络”,支撑各地方政府的温室气体精细化监测与管理。
与此同时,环保企业也面临很多压力。
首先是市场竞争风险,目前很多公司加入碳达峰与碳中和相关的产业中来,包括很多央企国企等,使得市场竞争比较激烈。
其次是公司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,公司布局的产品、技术、服务是否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带来的要求,污染监测和环境监测需要从单一要素监测向多要素监测转变,新技术能否解决目前新兴市场上用户面临的难点和痛点等。
第三是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后,相关政策具体细则仍有待进一步推进。
第四是人才是否能够匹配到位,能否满足市场的深度需要等。
目前来看,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都需要监测、服务等相关链条的支撑,因此“十四五”温室气体排放相关领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碳监测及相关服务市场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等还需完善
NBD:对于进一步规范碳交易市场,您有什么建议?
陈荣强:国家已经出台很多政策,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达成。在此基础上,可进一步推动更多细化的法律法规,结合国家强有力的监督机制,比如健全配额分配制度、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,完善企业自身碳排放信息的披露,使企业竞争环境更透明公开,充分运用好碳交易市场规则,提高企业减排和绿色节能发展的积极性,进一步助推国家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。
NBD:《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》指出,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问题制约了环境管理水平提高。从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角度,是否有相应的改进措施?
陈荣强:国家高度重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,生态环境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强调数据质量“真、准、全”。
碳达峰、碳中和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,作为环境监测设备生产商,我们也感到身上的责任,温室气体在线监测设备的质量及数据准确性非常重要,这也给监测设备生产、设备运维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,仪器厂家需做好技术上的支撑和保障,助力国家“双碳”工作的落实。
Z6·尊龙凯时环保也积极布局了全链条的质控措施,包括运维人员的管理制度,加强集团运营管理改革及技术服务管理升级,应对“十四五”规划更高的要求。
与此同时,我们还依托空气站数据智能管理系统,进一步从机制上推动智慧化、智能化运营管理改革,从诸多方面进行完善,保障监测数据的及时性、准确性、稳定性。(每经记者 张蕊 成都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旭)